找到相关内容31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欧崇敬:禅与21世纪佛教的新心灵信仰形态 ——以牛头、黄檗、赵州三家禅为例

      本文反对“着相修行以求功用”,也就是反对直觉主义以外的任何方法,而文本中说“悟一心”是“真佛”,于是禅正式地摆脱了宗教形象,而转向了内在的纯粹意识的把握。本文...

    欧崇敬 ( 台湾南华大学世界禅学研究中心主任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573336.html
  • 法的本质永恒不变 方法随着时代在改变

    一乘法。入不二法门的方法,你要具有不执着的高度领悟能力,当佛说空的时候,你不可以有断见,不可以说空是什么都没有;佛说有的时候,你不可以着相,不可以执着常见。佛的大慈大悲是心灵救济法门,这种法门唯佛与佛...认真,告诉你说:不要太着相,告诉你:我们的智慧、感情只投于奉献、责任和义务里,跟责任、义务无关的事不要去浪费生命力,不要去浪费精力,不要去胡思乱想,只注意如何去过一个实际的人生;也就是说,我们要想获得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安祥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530141286.html
  • 为什么要学佛?

    怎么样。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只不过是表相,而表相变成了一种像真的一样的假相,因此,不该执著的便执著了,不该着相的也着相了。由此我们生起贪欲、嗔恨和愚痴之心。   那事物本身是什么样的呢?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24281549.html
  • 菩萨慈悲利他之探讨

    ,怜愍而安慰他,容易把他感化过来。所以菩萨的净戒,是无所得的空慧为方便,对于持戒犯戒,都是不着相的。[16]   (三)以慈悲心行忍辱   菩萨发心行菩萨道,度化众生时,常有种种的障碍。譬如行布施...

    释大律

    |菩萨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52001687.html
  • 佛说25种菩萨修持路线讲解

    自己的心力、业力的作用。了解了这个道理,任他自然地变化,不妨碍他的作用,无着无依,无碍无作,不着相,不依求,不去障碍他,不去造作他,听其自然。如此修持,便可以断烦恼,达到安住至静的境界。为什么如此可断...

    南怀瑾教授 著

    |圆觉经|菩萨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110031711.html
  • 佛法在世间

    禅定,是禅宗祖师禅的禅定,那是外不着相,内心不乱的。   安祥禅的禅定有三种:   一是离执禅定:当我们得到安祥,走在西门町,熙熙攘攘热闹非凡,但是好像一个人在走,既没有看到什么,也没有记得什么,...

    耕云

    安祥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848471880.html
  • 修念金刚萨埵心咒消业感应录

    。实不敢用济公等古人禅师比,因今人业障重,济公也许早达理事不二,实证无生法忍,我辈不明理,但存事也想饮酒作乐,而以不着相美言,我想地狱似箭射,君不见当今世界黄泉路上少年多,我作恶业时,受报几乎断了性命...如果过份执着于善事,在心中仍然是一种挂碍,应该是好事也不着相去做才对。不善不恶,是佛教中的中道理论。印德居士已70多岁,曾做过老师,虽然对中道理论不懂,但能在心中不着相、不挂碍,便是落实在了实处。所以在...

    佚名

    |金刚萨埵心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205012980.html
  • 新版: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仪轨讲记

    念修心咒忏悔。本来上师金刚萨埵的法身遍在十方世界,无一微尘不是法身所在,只要诚心祈求,决定有求必应。但对于着相深重的凡夫,如果不在心前明观本尊,就没有忏悔对境,这样仅念金刚萨埵心咒不能达到上好的效果。...

    堪布益西彭措讲解

    金刚萨埵修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815315284.html
  • 迈向生命的圆满

    法门。教内大德也都公认:禅是佛心──佛法的心髓、核心、真精神、真生命;教是佛口──教是佛金口所宣。如果我们忽略心而取其外形,就是着相。   了解这一点,就知道参禅一法,绝对不是任何一个小德、小智、...

    耕云

    安祥禅|禅宗|人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0844469605.html
  • 解惑录一(耕云先生)

    上批判,错了马上改。你已经上路了,我看你的境界不错,再下去一定会愈来愈好。   至于说工作场所充满贪嗔痴,一般众生就是那种样子,这与你自己无关,只要对外不认同、不着相,他好他坏,根本不相干。这样...佛法是对众生说的,人既然有了肉体而生"我执",同时也就有了无明,既然有了俱生无明,无明与生俱来,从生下来就在执我、着相、认同,而迷却了本来面目。小孩子见东西就抓,然后产生贪爱、见取,虽然自性本来清净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安祥禅|耕云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20074219314.html